[轉貼]-吳清忠老師-可以疏通心包絡的甩手運動



[轉貼]-吳清忠老師-可以疏通心包絡的甩手運動

以下轉貼一份來自吳清忠老師Blog的文章,我在網站上看到吳老師的『人體使用手冊』,覺得他說的論述非常有道理,所以,買了那本書來看,也開始讓我對『人體經絡』開始有興趣。

我之所以開始有興趣的另一個原因是:現代的西醫,都太沒有醫德了,滿腦子的想賺錢,頭痛醫頭、腳痛醫腳,沒有理法。當然,我不是否認西醫,西醫在一些急症、外傷部分,還是有一些功效,不過,對於長期或慢性病症,是一敗塗地,一味惡搞。

所以,我覺得我們應該自己把身體照顧好,不要淪為西醫的『白老鼠』。
以下是吳老師介紹的『可以疏通心包絡的甩手運動』。


可以疏通心包絡的甩手運動 許多朋友反映,自己按摩心包絡不是很容易,因此,提供另一種可以疏通心包經的運動,供大家參考。

『甩手運動』是由中國古代少林寺的『達摩易筋經』中的一部份蛻變而來,也是最近很流行的「甩手功」。

這套方法,易學易用,隨時隨地都可以練習,只要有耐心毅力,一學就懂。

『甩手運動』對健康有許多好處,從經絡上看,可以使手上的幾條經絡暢通,對於心包絡的疏通更是效果明顯,可以替代心包絡的按摩。

十六「宜」字訣如下:上宜「虛」,「虛」字乃空虛之意,可想上體完金空虛。
上宜「虛」,「虛」字乃空虛之意,可想上體完金空虛。
下宜「實」,「實」字乃厚重之意,可想上輕下重。
頭宜「懸」,「懸」者掛也,想似有繩懸起頂上之髮。
口宜「隨」,「隨」者隨合將嘴巴微微合起。
胸宜「絮」,「絮」,是棉花,想胸部如棉花一樣輕鬆無力。
背宜「拔」,「拔」者,有挺拔的意思,也就是自然挺直。
腰宜「軸」,「軸」,是車輪的軸心,想像你的腰脊骨左旋右轉。
臂宜「搖」,手臂似扒船的輕輕在搖。
肘宜「沉」,肘即手踝,在甩手之際,用意沉下往後甩出。
腕宜「重」,在甩手時,力用在腕部,有如釘鎚的重槌,使甩手自然有力。
手宜「劃」,劃者划船也,手向後作划船狀,也是使內臟不斷牽動。
腹宜「實」,如果肚子像鐵石之實,則自有上輕下重之感。
跨宜「鬆」,雙足稍為閘馬,跨部自然輕鬆。
肛宜「提」,將肛門上提。
跟宜「石」,將臀部稍為下沉,腰伸宜,自然腳跟穩如磐石。
趾宜「抓」,用意念想看一雙足掌似有勾地面,不由自主便達到「上虛下實」了。

尚有應注意的三點:

「甩手功」時,以空腹為宜,如飯後須二三小時之後,來做就不會波及腸胃。
頭放平正,眼向前望。

甩手的數量可多可少,視每個人的體力而定,不需要勉力而為。

甩手方法:

1. 身體站直,集中精神,眼睛向前看,膝微微彎曲,雙足距離與肩同寬站立。
2. 整個腳底貼平地面站立,腳趾抓緊地面,如太極拳之馬步。
3. 兩臂放鬆慢慢上舉至與肩同高。
4. 由上向下、由前向後用氣力平甩,甩手時意唸著於手掌,手臂放鬆。向後甩的手臂高度,儘可能高,每人筋體柔軟度不同,無需勉強。
5. 上舉時吸氣,下甩時吐氣。
6. 再回到第3項動作,雙臂放鬆慢慢上舉,不必用力,動作柔和。
7. 雙臂放鬆伸直,心中默數,逐漸做到五十次至一百次。約五十次起,手指末端因促進血液循環,會感到發熱,此為有益的健身運動,持之有恆加以鍛鍊,每日三次,得以精神體力充沛。

發佈留言

0 留言